【师生作品】以总理为楷模,争当时代引领者!

上师大建筑工程学院  游国庆

《我的七爸周恩来》一书由周尔鎏前辈用了十余年所著的重要作品,讲述了他与他的七爸周恩来总理交往时的亲历亲闻亲见。周尔鎏前辈与周总理交往密切,对周总理的事迹深为了解。读览本书,从周尔鎏前辈对他挚爱的七爸感人追怀中,我深刻地意识到民族信念、家族认知、个人信仰的确立,对一个人的发展尤为为重要。从周总理与其家人的交往中,我感受到了这位深受世人爱戴的好总理对家人的无限关怀。至此,我想谈谈我阅读完《我的七爸周恩来》一书的感触。

总理精神引领我立下人生志向

在书中周尔鎏前辈经常用“戏称”、“笑着”、“诙谐”等词来形容周总理与人交谈时的平易近人。可见,日理万机的周总理在与家人的闲谈中也是如此的随和近人,令后记者对他的印象颇为深刻。

书中写道,1955年,周总理、周尔鎏前辈的父亲周恩霔在西花厅跟青年时的周尔鎏前辈谈到《周氏渊源考》的记载,周总理当时笑着对周尔鎏的父亲说:”在这方面,你我都不是专家,暂不去深究,只能留给研究人员去探讨了。但是这些家族数据的记载对后辈子孙的精神影响还是不小的,我们从小就觉得自己是正统的炎黄子孙,所以在年少困苦时都不免有一种落难王孙、不甘人后的感觉啊。”说到这里,两人相视而笑。周总理的风趣幽默令人赞叹,霎时间就将彼时大家感叹世事兴衰、家族没落的沉重情绪驱赶到九霄云外,留下的只有那炎黄子孙的铮铮铁骨、自强不息。不由得想起周总理少时的那句豪迈心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字字铿锵有力,震人心弦,激起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爱国之情与报国之志。

中学时,我的老师们也时常引用周总理的这句话,提醒我们“人要有志气,要有爱国情”。也正因为这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激起了我的热血。那时的我正在为人生奋斗目标而困惑。我想,我需要为我的生命赋予意义,为我们祖国的强盛而奋斗不息。那我又能为我的国家做些什么呢?科技!毫无疑问,未来的世界必然是走向科技化的时代。此时的中国一定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而上学读书是成就一名科技人才的必由之路。所以那时的我暗下决心,我需要通过上学来成就我自己,成长为一名科技人才,为中国的科技创新添砖加瓦。当时的我并未明确未来的路具体是朝着何种方向行走,但自从考入上海师范大学建工学院土木道桥系后,我忽然明白了我的道路方向——发展中国的桥梁工程。自此,我都将为之坚持不懈。

 

秉承家训,为国为民鞠躬尽瘁

起自黄帝,时至今日,家风祖训一直为周家所传承,千年都未曾断绝。这几千年的家风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清正名节、以诚为本;二、振兴中华、志在四方;三、学以致用、求真务实;四、严格家教、培育英才;五、砚耕不辍、诗文传世。

对此,周家人深有体会。就周总理而言,始祖周敦颐的思想学说、人格节操、为官态度等对他影响深远。1946年9月,周总理曾询问过年仅15岁的周尔鎏前辈是否学过周敦颐的《爱莲说》,周尔鎏前辈答道:“小学里就学过了。”总理听后非常高兴,他说: “周家的祖先周敦顾写了著名的《爱莲说》,我们是他的后人,现在上海的环境很复杂,希望你能像莲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迎接胜利的到来!”

周总理的生平也正如淤池中的那朵净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他身穿正装,胸佩“为人民服务”的胸章,不慕名利,日理万机二十余载,是一位清正廉洁的好总理。他曾对家族成员强调,“不许有特权,不许有特殊待遇,不许对外人说和周恩来与邓颖超有什么关系。”我想周总理的用意不仅是不想被家事所烦恼,想留出更多的时间处理国事,更是希望家族中的每个人都能自强不息,秉承家族的家风祖训,做好一个周家人。

周总理曾一度赞誉同宗的鲁迅先生为劲草忠臣,并且喜欢鲁迅先生的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关于“孺子牛”,周总理说:“鲁迅的话是说要像牛一样俯首为孺子服务。如用我们现在的语言来表达,就是心甘情愿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周总理对此的理解正贴合了他的政治信仰,做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讲究实事求是、求同存异。

文革前期,周尔鎏前辈在刚成立不久的北京第二外国语言学院任教时曾因为“政治问题”写信给周总理。信中他简单报告学校的运动情况,并对此提出了一些疑问,希望周总理能够直接了解和掌握张彦的来校情况。当时正值周总理出访他国,没有及时收到来信。但当周总理拿到信件的那一刻,他并没有立刻对当时信纸上的信息作定断,随即来到北京第二外国语言学院了解外事口的实际情况并澄清他和张彦并没有任何的私人关系。积极投入实践,夜不寐寝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做事态度,周总理的这些优秀的作风品质为后继者树立了一个优秀的榜样。周总理在学校的出现不仅及时地制止了北京外国语言学院内部党组织及教职、学生的继续混乱,也体现了他身为一个好总理对学校教育的莫切关心,充分体现了周总理“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责任与担当,同时也影响着周尔鎏前辈的思想发展。

 

求同存异的思想指导内政外交

“求同存异”的思想一直伴随着周总理的每一步脚印。第一次国共合作,促成了两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第二次国共合作,促成了两党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长期武装斗争时期,采用“革命不分先后”的原则,区别对待持不同立场的国民党军人,促成了大批国民党军人起义或放下武器;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文化交融问题,他赞同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面对中印两国有关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上,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促使了世界各国加深了对新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的理解与认同…周总理的每一次为国家、民族、世界所做贡献中,无一不透露着他那“求同存异”的指导思想。经过中国共产党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求同存异”的思想依然成为了亚非各国和平共处、友好发展的不变主题。这更彰显了周总理对历史发展的深邃思考与把握。

 

以总理为楷模,争当时代引领者

读完本书,我从周尔鎏前辈的笔述中加深了对周总理的认识。在此,向周总理致敬。他是一个时代的伟人,是新中国成立的大功臣。在世界人面前,他为中国人民挺起了胸膛,为世界革新了对中国的认识,使中国快速地融入到世界一体化的大家庭。作为后辈的我们会传承他的信念,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积极争当时代的引领者,为祖国的强盛作出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