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大建筑工程学院 游国庆
书中写道,1955年,周总理、周尔鎏前辈的父亲周恩霔在西花厅跟青年时的周尔鎏前辈谈到《周氏渊源考》的记载,周总理当时笑着对周尔鎏的父亲说:”在这方面,你我都不是专家,暂不去深究,只能留给研究人员去探讨了。但是这些家族数据的记载对后辈子孙的精神影响还是不小的,我们从小就觉得自己是正统的炎黄子孙,所以在年少困苦时都不免有一种落难王孙、不甘人后的感觉啊。”说到这里,两人相视而笑。周总理的风趣幽默令人赞叹,霎时间就将彼时大家感叹世事兴衰、家族没落的沉重情绪驱赶到九霄云外,留下的只有那炎黄子孙的铮铮铁骨、自强不息。不由得想起周总理少时的那句豪迈心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字字铿锵有力,震人心弦,激起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爱国之情与报国之志。
中学时,我的老师们也时常引用周总理的这句话,提醒我们“人要有志气,要有爱国情”。也正因为这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激起了我的热血。那时的我正在为人生奋斗目标而困惑。我想,我需要为我的生命赋予意义,为我们祖国的强盛而奋斗不息。那我又能为我的国家做些什么呢?科技!毫无疑问,未来的世界必然是走向科技化的时代。此时的中国一定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而上学读书是成就一名科技人才的必由之路。所以那时的我暗下决心,我需要通过上学来成就我自己,成长为一名科技人才,为中国的科技创新添砖加瓦。当时的我并未明确未来的路具体是朝着何种方向行走,但自从考入上海师范大学建工学院土木道桥系后,我忽然明白了我的道路方向——发展中国的桥梁工程。自此,我都将为之坚持不懈。
对此,周家人深有体会。就周总理而言,始祖周敦颐的思想学说、人格节操、为官态度等对他影响深远。1946年9月,周总理曾询问过年仅15岁的周尔鎏前辈是否学过周敦颐的《爱莲说》,周尔鎏前辈答道:“小学里就学过了。”总理听后非常高兴,他说: “周家的祖先周敦顾写了著名的《爱莲说》,我们是他的后人,现在上海的环境很复杂,希望你能像莲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迎接胜利的到来!”
周总理的生平也正如淤池中的那朵净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他身穿正装,胸佩“为人民服务”的胸章,不慕名利,日理万机二十余载,是一位清正廉洁的好总理。他曾对家族成员强调,“不许有特权,不许有特殊待遇,不许对外人说和周恩来与邓颖超有什么关系。”我想周总理的用意不仅是不想被家事所烦恼,想留出更多的时间处理国事,更是希望家族中的每个人都能自强不息,秉承家族的家风祖训,做好一个周家人。
周总理曾一度赞誉同宗的鲁迅先生为劲草忠臣,并且喜欢鲁迅先生的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关于“孺子牛”,周总理说:“鲁迅的话是说要像牛一样俯首为孺子服务。如用我们现在的语言来表达,就是心甘情愿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周总理对此的理解正贴合了他的政治信仰,做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讲究实事求是、求同存异。
文革前期,周尔鎏前辈在刚成立不久的北京第二外国语言学院任教时曾因为“政治问题”写信给周总理。信中他简单报告学校的运动情况,并对此提出了一些疑问,希望周总理能够直接了解和掌握张彦的来校情况。当时正值周总理出访他国,没有及时收到来信。但当周总理拿到信件的那一刻,他并没有立刻对当时信纸上的信息作定断,随即来到北京第二外国语言学院了解外事口的实际情况并澄清他和张彦并没有任何的私人关系。积极投入实践,夜不寐寝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做事态度,周总理的这些优秀的作风品质为后继者树立了一个优秀的榜样。周总理在学校的出现不仅及时地制止了北京外国语言学院内部党组织及教职、学生的继续混乱,也体现了他身为一个好总理对学校教育的莫切关心,充分体现了周总理“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责任与担当,同时也影响着周尔鎏前辈的思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