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宣教局副局长 中央党史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石雷老师
2020年《炎黄春秋》第3期
《我的七爸周恩来》自出版以来引起海内外的关注 ,各种语言译本以经典之作进入海外视野。该书英文版于2018年在伦敦首发;2020年,该书又以联合国工作语言西班牙语出版发行,国家新闻出版总局对此寄予希望:让世界上更多人通过这本书来了解这位集中华传统美德于一身的世纪伟人!
周尔鎏先生早年毕业于南开大学,长期从事外事和文化工作,曾任中国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驻英国使馆文化参赞,并多次分别陪同周恩来、邓颖超接见外宾。他从家族历史和自身经历的角度,对周恩来行止、为人、思想、境界、影响力进行严肃谨慎的记录,以20余万字写就《我的七爸周恩来》。全书分为《周氏家世》《爱宝与七爸七妈》《建国风云》《文革岁月》《永远的怀念》《史实的订补与澄清》《秉承遗训》七个部分,许多资料迄今首次面世。
周系家族的文化无疑是周恩来思想和品格形成中的一种重要因素。书中有关周系家族的叙述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家族传统与周恩来的思想、品行和人格之间某种醒目的关系。周尔鎏指出了周系家族中的一种深厚的文化传统认同感,这主要体现在几乎整个家族都奉宋代大理学家周敦颐为先祖。在家族之中,追求“出污泥而不染”这种莲花一般“高洁”的精神品格,一直是世代相传的家风祖训。从周恩来的四伯父周贻赓的铭文对联—“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从《周氏家训》中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诚”“俭”“忍”的家风三要诀,从“摄职从政,报国为民”周氏家训精髓等方面,都可以体会到这个家族在历史文化中所形成的群体性格特征。
在说明家系家风影响时,周尔鎏特地以周恩来的高祖周元棠的一本诗集《海巢书屋诗稿》作为实例举证。这本诗集被周恩来珍藏在枕边,被反复阅读,并伴随他历经“文革”的艰难岁 月直到离开人世。从周元堂《自述—(其二)》诗中的“为人不由人,当作奇男子”高洁自守,到周恩来的《大江歌罢掉头东》中“难酬蹈海亦英雄”的清风浩气,就可以感受到刚正立世的家国情怀以及世代之间的精神契合。周尔鎏在书中评价道,“周元棠对七爸的影响是迄今为止罕为人知的”。可以说,之所以成就周恩来精忠报国、清正律己的高风亮节精神,并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震古烁今的一代伟人,家风古训的影响确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20个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陪同外宾登上上海大厦的露台,眺望苏州河、黄浦江两岸的风光时,记起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曾和邓颖超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在大厦附近躲避追捕的经历。后经查实,他们当年隐身的地点,就是上海大厦旁边的礼查饭店。书中还谈到顾顺章叛变后周恩来夫妇在上海的避险地—虹口的“周公馆”以及该时期的一些生活情景,并以此为据表达了该遗址在政治和文史方面曾被长期忽略。
在第四部分“‘文革’岁月”之中,看到作者在讲述那些看似极小的个人经历,却很有心地连带了新中国道路探索和建设发展中的某些有重大意义的关键性问题,如家庭出身和政《我的七爸周恩来》作者周恩来总理的侄子周尔鎏治信仰问题,尊重市场规律的问题,对待大跃进的冒进和浮夸问题,如何看待知识分子的问题,百花齐放的问题,文化大革命的问题等等。作者正是从这些风云激荡的重大事件的背景之中,了解了周恩来总理一些真实的态度和想法,感受到他的睿智、沉稳、富于远见和静水深流的优秀品质。总理那些务实的、符合国情民情的和尔后被证明是正确的许多想法,作者都从政治社会风云的大视角下作了真实的揭示。
第六部分“忠实的补订与澄清”,作者本着 负责任的态度,对一些流传已广的有关周总理 生平的错误信息进行了修正,对不负责任的流 言进行了批驳。第七部分“秉承遗训”,一贯低 调的周尔鎏先生,介绍了自己谨遵周恩来夫妇 的遗训,在工作中努力践行的经历。
在这部著作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充分体 会到周尔鎏先生对于周恩来夫妇真挚的感情、 深深的敬重,以及他继承总理遗志所进行的毫 不松懈的努力。他对于七爸七妈的感情不是盲 目的,而是在生活中日积月累凝聚的真情实感。他对于伟人的尊敬也不是虚华的,他用大量的 照片、实物、资料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体现出总理亲属以及学者应有的严谨、求实的 态度,极其令人钦佩与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