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载七人人都有强健的体魄
在七爸西花厅的办公室里面,除了一般的书橱以外,还有一个陈列杂志的书架,上面放满了各种期刊。特别是《中国青年》之类有关青年问题的专刊,经常放在顺手可取之处,这说明日理万机的总理始终关怀着中国青年一代的成长。
由于我是半工半读的学生,曾是校团委的委员,并分别担任过经济系和外文系的学生辅导员、团总支书记,有时还兼任学生会主席等社团工作,所以七爸往往在百忙中抽暇询问我的工作情况,并提出意见。
首先,他很关心青年团员保持团组织先进性的问题,常常说道,青年人思想活跃,敏感多思,许多历史上的先驱者往往从青年时期开始就能够广泛吸收先进的思想,有的人甚至能够从中吸取营养,提出创造性的思想见解。所以青年团组织要保持它的先进性,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先进的思想,启发、帮助、引导并团结广大青年群众,保护他们的创造性, 鼓励他们努力走在时代的前列。
其次,青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珍贵的发育成长时期,所以团组织特别是高等院校的青年团组织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引导青年大学生努力争取自身的全面发展。因为他们将是祖国、民族的未来。为此,七爸特别强调不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封建社会的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应该通过锻炼,培养他们人人都有强健的体魄。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容易使莘莘学子养成忽视体力劳动的不良习惯,在这方面北美地区却比较重视知识青年的动手能力,该地区的青年本身也对此颇为重视,因此我们也应注意培养中国青年大学 生的动手能力。
再其次,学生时期开始要培养青年善于合群,做任何事情群策群力总比孤芳自赏、脱离群众好。文人相轻使知识分子容易彼此格格不入,自我孤立总是不好的。如果和广大工农群众也难以融洽协作,有时更是办不成事的。总之主张知识分子革命化、 劳动化,劳动人民知识化,最终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这是崇高的理想,如在实际工作当中对此忽视或是处理不当都是不应该的。当时情况往往义务劳动过多,影响学习,高等院校的师生对此是有意见 的,甚至认为影响专业学习,导致学习时间过少,担心毕业后仍未达到学有所成,从而难以胜任未来的工作。
回忆起来,七爸和陈毅元帅早就对此有所觉察,对待高等院校广大师生这一合理诉求,他们是充分理解并寄予同情的。只是由于当时社会条件的限制,此类问题并不易得到妥善的解决。
我曾经长期做高等教育和青年工作,七爸以上的亲自教诲令我受益无穷。以致数十年以后,许多高等院校当年的师生在我的努力保护下,免受各种运动的冲击之害,他们始终同我保持联系,对我本人因此受到的若干非难和压制表示肯定和感念, 并认为我的作为没有辜负七爸当年的信托和教诲。
七爸生前对中国的少数民族有一颗火热的爱心。有一位维吾尔族青年曾经说过,对他们来说,周恩来始终是一位慈祥的父亲,始终同情他们不幸的历史遭遇,反对任何歧视,关心并帮助他们解决经济文化上的落后困境。
七爸认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命运前途、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一件大事。中国的基本国情是汉族人口多,经济文化比较发达,但占的地方少;少数民族人口少,文化不够发达,但占地大、资源多。所谓的地大物博要加以利用,离不开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合作。同时历史形成的民族杂居情况到处可见。总之,汉族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合则双利,分则两害。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要符合中国的国情,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同的民族合住在同一个区域内,但自治权要得到维护,而不是把不同的民族分开来,采用联邦制,或者照搬某些国家的民族自治共和国制度。历史的发展屡次证明了七爸对根本解决中国民族问题所 作出的独特贡献。
我深受七爸的教诲和影响,从心底深处怀着对少数民族的热爱,几乎跑遍各地的少数民族居住区域,并带外宾去当地参观访问,以扩大当地的影响,增加与外界的相互了解,谋求更多的发展机会。这些地区包括湘西、川东和贵州的以苗汉杂居为主的地区;云南以傣族为代表的边境地区;川滇边境以彝族为代表的地区;内蒙古以蒙古族为代表的锡林郭勒地区;新疆以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为代表的从吐鲁番至乌鲁木齐地区;西藏以藏族聚居为主的从拉萨、 当雄直至尼泊尔边境的广大前、后藏地区;以及青海藏回族聚居较多的地区;海南岛黎族聚居的山区甚至台湾高山族聚居的地 区。其中有三次直接向七爸汇报自己的见闻。
第一次是1954年,谈及的是湘西、川东、贵州边境的苗族和雷波、马边、峨边等川西南邻近滇边的小凉山地区,涉及彝族。第二次是1965年,谈及从拉萨、日喀则一直到尼泊尔边境聂拉木地区的藏族和人数较少的门巴族等。第三次是1975年到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去拜访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以及看望在那里插队的堂妹周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