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连载十九七爸是翻译的知音

《我的七爸周恩来》

《解放日报》  系列连载

今年,正值周恩来总理诞辰125周年之际,为了纪念和缅怀周总理,上海翔宇公益基金会特推出《我的七爸周恩来》在《解放日报》刊登过的系列连载,敬请关注。

19

七爸是翻译的知音

“文革”前,按照规定,重要外宾来访,合影时翻译有时要主动退身。“文革”开始以后,接待重要外宾的翻译也要列名于接待名单中,并参加合影,见诸报端杂志。因人而异,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礼宾规格上给予不同待遇。这种改变至少是经七爸同意的。虽然那段历史有时是过“左”的,但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七爸对翻译人员的重视,因为他们是外事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辛勤劳动的作用和贡献应得到政府、社会、群众的重视和真正认可。

对于翻译人员本身,七爸曾指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翻译工作者,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要有鲜明、正确的政治立场,特别是外事翻译,这一点要求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世界各国认可的;第二,要有很高的外语水平,能准确沟通双方的思想、意见,如果失误,造成的影响将会是难以弥补的;第三,要有广博的知识,能及时应对各种不同的话题。因为双方交换意见时,不仅仅涉及到议题本身,除了会谈、协商以外,往往在会谈前后,也有一些不同的话题,历史、现实、天文、地理、茶余饭后、参观访问人名地名等等不一而足,无所不包,这就会接触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内容。因此第三点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总理特别向我提出过的。

有时中外双方都需要了解对方的有关情况,尤其是七爸在介绍中国时,对我们的现实生活不主张夸大优点,掩盖缺点,而是实事求是,讲究诚信,不是一般人理解的那种外交辞令。七爸较其他领导人更注意了解和学习对方国家、社会、人民的优势和长处。如:新中国建立后历史不长,养老金制度不够健全,他就很注意了解有些国家的养老金制度和实施情况。在介绍自己时,往往要求陪同人员不加掩饰地向对方介绍我们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有时很出乎我们接待人员和翻译的意料,谈及的话题也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对于翻译人员来讲,七爸也是他们的知音和知己,了解他们工作的艰辛,事先给他们必要的准备。七爸对我说:“有人认为翻译是万能的,不管什么专业都能翻译,这是不对的。有些领导人和做接待工作的外事干部,事先不和翻译人员沟通,使得他们临场翻译质量降低,甚至出现错误,这就在所难免。无所不晓的翻译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此类要求几乎是不合人情的。如果及早通知翻译做好准备,就可以提高质量,避免错误。”

七爸不仅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这是对翻译莫大的关心和支持。当时,他对冀朝铸、劳远回两大高级翻译非常尊重,也非常肯定。从而他们工作起来敢于承担责任,不至于背着包袱上阵。

如果不是必要,当翻译工作出现差错时,他也不当场纠正、批评,而是事后通知有关单位和翻译本人,再作适当补救。

有一次,中国某位重要领导人接见外宾时,谈到一些历史往事,当时一位从事这项工作时间不长、国际知识不够丰富的翻译,因为不熟悉历史题材而做出了错误的翻译。在座的其他干部也没有及时发现,只有七爸由于知识面广、熟悉题材而发现错误,他考虑到可以事后指出,就没有当场纠正,而是冷静处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窘境和误解。事后,他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和翻译本人,在以后的工作中寻找适当的机会按照历史的真实面貌告诉外宾,适时予以纠正。

七爸的博学,往往对翻译人员是一种帮助、补充和提高,也为他们树立了榜样。翻译工作在七爸看来,就是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沟通。这项工作的质量,不仅仅取决于它的准确性,有时还需要有艺术性。对于一些缺乏经验的外事干部来讲,翻译人员是助手,其作用是在现场作不可缺少的补充和调整。冀朝铸和劳远回两大翻译在用外语转达思想时,有时在逻辑上、语法上需做些必要的调整,以便更完整地表达中方领导的原意,七爸对这种做法常常给予肯定和鼓励。

七爸生前的住所,人们习惯称之为“中南海西花厅”,但实际上西花厅是一座有相当规模的大厅,往往用以在正式场合接待中外贵宾。七爸和七妈的住宅则位于其后,其内部实际可区分为他们的寝室、七爸的办公室、身边人员的工作室、备餐间和小客厅。小客厅内,沿墙一侧装有放映设备,可用以放映电影供七爸七妈抽暇观看。其时往往有身边工作人员、熟人和小朋友们参加陪同观看,我也有幸曾成为观客之一。

电影《风筝》是解放后中法合作拍摄的一部彩色文艺影片,其主题内容我依稀记得,是涉及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孙悟空和法国儿童友好交往的故事。影片中的人物用法语对话,因此很有必要指派一位通晓法语的中国翻译在旁从事同声翻译。

令我感到惊奇的是,因为影片内容涉及许多分属不同语种的中法专门名词,如花草树木等等,显而易见翻译工作难度不小,若非自幼在中法两国直接同当地人民长期交谈,而且生活环境拥有许多品种的花草树木,且能一一加以辨识,否则如此合格的口译人才是难以觅得的。

观看后,七爸显得很高兴,并且立刻要求我谈谈自己个人的看法,我思索了一下就说出了上述的想法。

七爸听后,笑了笑说:“吃饭以后,你同翻译留下再谈谈。”

难怪外交部的同志们常说:总理的教导是既严格又亲切,甚至批评也是受人欢迎的,既是高标准的要求又是以理服人,甚至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安排。总之,令人感到心悦诚服,受批评也是令人感到光荣的,因为接受他的批评越多也就使自己进步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