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师范生这样汲取前行的力量 | 纪念周恩来诞辰126周年

‘学习恩来品质,发扬伟人精神’是我们一群人聚在一起的初心和愿望。周恩来总理诞辰126周年之际,我们学习社也成立近4年。我和小伙伴们追寻总理的脚步不停,也在日常将恩来精神落实。社团组织的常态化微课研讨、朋辈榜样交流、数字化红色寻访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我们成才。”周恩来学习社宣传部部长、2021级化学专业的马创如是说,她连续两年参与学习社组织的红色研学实践,也用图片和视频记录着学习社同学们对总理足迹的追寻。

‘学习恩来品质,发扬伟人精神’是我们一群人聚在一起的初心和愿望。周恩来总理诞辰126周年之际,我们学习社也成立近4年。我和小伙伴们追寻总理的脚步不停,也在日常将恩来精神落实。社团组织的常态化微课研讨、朋辈榜样交流、数字化红色寻访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我们成才。”周恩来学习社宣传部部长、2021级化学专业的马创如是说,她连续两年参与学习社组织的红色研学实践,也用图片和视频记录着学习社同学们对总理足迹的追寻。

初心不与年俱老,奋斗永似少年时。作为恩来精神传承和发扬的学习共同体,周恩来学习社的自主、专业、实践和开放,让课程化、项目化、智能化的红色寻访实践真正入脑入心,同学们也在常态化的社团育人实践中不断汲取前行力量。

常态化微课

每一次打磨,都是为了更好地呈现

绍兴是周恩来的祖居之地,淮安是周恩来的童年寓所,上海更是留下了周恩来的众多革命足迹……在一次次实地走访、史料挖掘和研讨中,同学们串联起长三角地区的红色资源,形成一个个兼具普及性和创新性的红色微课。李源杨同学从诗词入手设计了《初心不染尘埃,海棠花开如故》的微课,她关照周恩来总理成长路上的选择,启发学生思考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引导他们对自身未来蓝图进行设想与描绘;耿国锋同学侧重于周恩来总理的成长经历的探索,从儿时到青年,再到独当一面的共产主义者,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串联起了伟人的成长轨迹;张倩马创同学结合周总理的求学和革命生涯启蒙的故事,从职业选择的角度为中学生选科以及未来职业规划提供范例……学习社的一群师范生在常态化的研学实践中,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学素材,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延续恩来精神的生动体现

朋辈榜样

传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名单越来越长

“大四实习阶段比较忙,我们通常选择周末或晚上的时间和学习社的学弟学妹线上研讨社团的发展,推进系统化、常态化、周期性的微课研讨。在孕育着红色基因的江西土壤实习任教,我与社团的联结更紧密了!”周恩来学习社前社长、2020级历史学专业的黄芸感慨道。学习社一直秉持引领卓越师范生“学习周恩来、理解中国和世界、成就更好的自己”的办社理念,社团成立以来,四届近300名未来教师在常态化的交流研讨中共同追寻周总理的生涯足迹,他们也坚信从恩来精神中汲取的营养是提升自我的不竭动力。以朋辈榜样力量为指引,未来教师在一次次的社团评优、朋辈分享、线上研讨中汲取奋进力量,也思考着如何以社团为载体推进师范生红色研学,实现社团理论与实践育人的新功能;如何充分运用全国各地的红色资源,实现“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育人新协同;如何以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文化赓续传承,更好呼应智能时代铸魂育人新热点。

数字赋能

跨越时空,独特数字“藏品”活化红色传承

一个不寻常的春日,伫立纪念的时间节点,从历史事件出发,沿着氤氲着梅香的大鸾展翅故事,我们深沉又昂扬的目光,映照在屹立心田的丰碑之上。今年寒假,学习社新成员探索新视角,开展“数字赋能,讲好红色故事”实践活动。“赓续恩来精神——师范生打造红色数字‘藏品’”实践队队长、2021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张倩感叹道:“通过数字赋能的方式来传承红色精神,是一种新的尝试。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文化帮助我们未来教师在研学实践中架起跨越百年的时空对话,‘数’说青年周恩来的成长之路系列微课正在不断完善中。”这群未来教师会继续探索运用数字化的红色资源,聚焦周恩来青少年时期文化熏陶启蒙、负笈远行求学等方面,完善“讲好恩来故事,传承恩来精神”系列视频集,让耳熟能详的红色故事转化为特殊的数字“藏品”,创新“打开方式”让恩来精神传播更广更远

学习周恩来

理解中国和世界

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