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作满天星:周恩来学习社学员出师奔赴祖国各地

今夏,周恩来学习社2022届学子启航出师,奔赴教育一线担起时代新使命。他们以小我融入大我,恪守“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校训,在教书育人中延续总理千古垂范的精神品格。自学习社成立以来,上海翔宇公益基金会执行理事长、周恩来侄孙女周蓉女士始终非常关心学习社师生动态。她不仅经常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和关心同学们的成长情况,还通过交流座谈、实地考察、项目指导等方式,亲身引领学习社的建设和运行,让同学们感受到强大的支持和温暖的鼓励。临别之际,周蓉女士专门发来寄语,希望同学们

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周恩来学习社上海翔宇公益基金会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的指导下,于2020年“五四”前夕正式成立。学习社师生满怀对周恩来总理的敬仰之情,以学习社为平台,将爱国作为永恒主题,以实际行动弘扬恩来精神、践行爱国主义。学习社至今总计吸纳社员150余名,今年有16名社员迎来毕业,他们即将奔赴全国各地,在教师的岗位继续弘扬恩来精神。在这两年中,他们将恩来精神作为必修课,把恩来精神深深镌刻在行动自觉中,向成为卓越教师稳步迈进。

勤学笃行

他们在寻访实践中厚植新时代爱国主义情怀

他们在筹备中见证学习社成立

他们在亲临历史现场中体会使命担当

他们在专家分享、读书观影中感悟总理革命生涯

“永远难忘那个汗水流淌的夏天,与学习社小伙伴们手持上海历史地图,3天打卡沪上15个红色文化基地。我们重走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路线,跨越时空感受历史故事;同光明中学师生携手同行,寻找周总理赴法留学登船码头的真相;在周蓉女士的支持和帮助下,走进永安里44号聆听老宅旧事……”学习社首届成员林榕煜,即将就职于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回忆起自己在学习社的故事,她每每感叹寻访实践中脚踏承载厚重历史意蕴的土地给自己带来的震撼,不仅让她在实践体验中重温革命年代的青年热血,更激发自己思考作为新时代青年如何更好把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

毕业后继续在师大深造的国泽镕与学习社的故事也缘自20年的酷暑,“走在总理当年战斗过的地方,曾经的屋子阁楼窗口可能就架着枪,现在是令人无比安然的日常街道……我们在历史现场真切感受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感谢在学习社的历练机会,我会继续努力,在师大苦练教师基本功,将恩来精神传递。” 学习社的同学们通过线上查阅文献、线下实地走访等方式串联起沪上众多革命遗址和城市空间,通过历史概念和空间概念的建立,深入学习恩来精神并践行新时代爱国主义

知行合一

他们在研学创作中建构跨越时代的情感共鸣

他们在书写伟人故事和地图绘制中研学恩来精神

他们在穿越历史中寻找和传承恩来精神

“我参与了‘周恩来在沪革命生涯地图’的绘制,为了能够准确描绘出1927-1931年间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的位置与结构,我和小组成员走访实地,查阅了许多资料,最终采用了3D模型与内部结构透视图的方式,在翔宇公益基金会和书院的指导下完整地展示了当时的情形。” 学习社廖漫婷即将就职于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她和学习社17个小组的其他同学们一起,在专家指导下阅读文献史料、沪上实地走访、手绘实景草图以及文字叙述重现生动呈现1927-1931年间周恩来在沪行动轨迹,从不同视角叙述周恩来在沪革命生涯故事。

项目组成员都是将奔赴全国各地的未来教师,他们满怀崇敬之情,以兴趣为出发点,从一开始对史料搜集经验不足,到后来一步一个脚印确定研究方向。他们细致梳理地图背景,回溯先辈革命历程,让历史的厚重加深了地图的内涵与意义。帕提古丽·沙拉木同学是地图项目的小组长之一,她和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和城市骑行等方式,化身“城市考古小达人”,在沪上众多革命遗址的串联中理解周恩来、体悟恩来精神,在研学中建构跨越时代的情感共鸣。

功不唐捐

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成长为有温度的准优秀教师

他们在大中小德育一体化中传递恩来精神

学习社社员全部是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他们秉承“学习周恩来,理解中国和世界,成就更好的自己”的办社宗旨,锐意创新、勇于突破,不仅努力让自己成长为红色精神的传人,更立志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彰显了未来教师的理想信念和卓越追求。“学习社的所见所思所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深深影响了我,也让我明白如何将德育工作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堂,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我会在将来的教育生涯中继续前行,弘扬恩来精神!” 即将就职苏州星海实验中学的李燕同学如是说,她也是学习社初创期的学生骨干之一。

“在上海翔宇公益基金会周蓉陈菱老师和书院老师们的指导下,我渐渐在社团管理中游刃有余,,也在学习恩来精神的实践中成为更好的自己。很幸运有学习社这样一个平台能让我们跳脱出书本,从专家访谈、亲临历史现场中学习总理事迹,并能让我们用青年的眼光讲述伟人故事,真正地、实际地去弘扬恩来精神。我也更加明白未来师者的情怀与担当,明白教育要传递的爱和理想,也更加坚定地向前迈进!”学习社首任社长,即将就职于云南昆明三中的杨倩同学,她也将在教师岗位上传承育人,弘扬恩来精神。

“一届又一届学习社师生将进一步深化实践,推动研学成果向中小学生红色研学课程转化,以人民教师的身份将研学成果传播到祖国各地。”孟宪承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吴薇也对学习社的建设和发展提出殷切期望。

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

学习社学子将奔赴育人征途

在教师岗位继续弘扬恩来精神

做奔腾澎湃的时代“后浪”